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5部门,针对当前外卖行业竞争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联合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
我看网上有人说这次约谈的导火索是山东枣庄一饿了么站点两名连襟骑手先后猝死,却得不到工伤认定赔偿的新闻,所以五个部门才开联合起来开了这个会。
首先,新闻通稿说的是,要求相关平台严格遵守《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要公平有序竞争合法规范经营
这侧面说明会上主要内容,聊的是反垄断和食品安全问题,劳动法的落实问题,被收敛在“等法律法规规定内”,并不是本次讨论的重点。
其次,在倒数第二句“维护消费者,平台商家和骑手“合法权益”(骑手的权益是排在最后)”,也不难看出,弱势的骑手不在秤上,至少不是最重要的谈判砝码。
而这个会议是市场监管总局牵头的,作为反垄断执法机构,因此估计开会的主要方向,是有形大手要求各平台控制相互竞争烈度,对补贴佣金等肉搏手段不要用得太狠,别太卷。
而被约谈点名的三家外卖平台里,市场占有率最低的京东反而是排在第一位,明眼人都看得出,约谈的起因是京东强势入局外卖市场。
在京东加入前,美团和饿了么虽说竞争多年,却基本各守地盘,市场份额维持在“8比2”的比例,好几年都没太大变化。
虽说有反垄断监管的约束,强势方不再试图独吞整个市场,但这种表面平和的“寡头垄断”其实对消费者并不友好,选择少了,价格自然难以下降。
但京东入场后,市场一下子起了波澜:先是传出美团要求骑手“二选一”的消息,接着饿了么联合淘宝加码补贴,原本稳定的格局变得暗流涌动。
但外卖行业涉及的劳动力规模实在太大了——美团一家每月就有300多万活跃骑手,饿了么和京东也各有不少人。
回想一下,四年前北京那位亲自体验送外卖的处长,他的行动带来了什么实质性的改变吗?除了感觉配送费越来越低,外卖员的处境真正改善了吗?
大家都说无底线的价格战要不得,但反过来看,难道市场被几家大公司垄断、算法机制不透明导致骑手困境、平台抽成过高,以及那些不规范的经营行为,就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吗?
这恐怕说明,监管层面可能存在一些不足,而那些超大型的平台似乎已经变得难以撼动,形成了某种“大到不能倒”的局面。
事实也证明,如果只是约谈,而不是真正严格地执行法律法规,恐怕很难解决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过去十几年的经验,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
就拿2021年那件事来说,市场监管总局因为美团滥用其市场主导地位进行了处罚,还给美团发了一份行政指导书,提出了15项整改要求,并限定了三年的整改期限。
这些要求里,就明确提到了要切实保护平台商户,特别是中小餐馆的合法权益,比如不能强迫商家参加那些需要商家自己承担成本的促销活动;
强调了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保障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确保他们的劳动收入,完善社会保障。
此外,还要求平台依法向消费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交易信息,不能违法收集和使用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要保护好消费者的隐私。
但是,现在三年半都过去了,市场监管总局对于美团的整改情况,我们似乎还没有看到公开的评估结果。
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对于早在2015年发生的美团和大众点评的合并案,相关的反垄断审查结果,至今也未向公众披露。
但在那之后,饿了么又收购了百度外卖,并与口碑进行了整合,导致外卖平台市场长期以来都维持着两家独大的局面,这种情况持续了六年多。
直到2025年,京东宣布也要加入外卖市场的竞争,并且公开承诺会为专职的外卖骑手提供五险一金,我们才看到美团和饿了么在这方面也开始有所行动和调整(甚至是当天就做出了回应,说二季度给全职骑手和稳定兼职骑手交社保说)。
这些情况似乎都在告诉我们,约谈并不能换来这些大平台主动为外卖骑手全面改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反而可能让它们更加缺乏有效竞争的压力,从而更难受到市场的有效约束。
全文完,感谢阅读,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